羅曼 • 羅蘭說:”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每個人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才能讓自己有動力和激情去堅持。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對人生做加法。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則是對人生做減法。
不知道你是在做人生加法,還是人生減法?年輕的時候,絕大部分人會有很多想法,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嘗試。人到中年時,才會發現人的精力極其有限,一生中只要做好一兩件事情,並且做漂亮了,就足矣。當一個人抵達生活的極限後,就會刪繁就簡,讓生命變得更加純粹,更有效率地追求人生中最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
好的生活,不是貴價格,而是貴品質;不是貴物質,而是貴精神。生活不是越複雜越好,而是越簡約越好。化繁為簡,便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最完美的生活品質,往往講究一個人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至少是以下三位一體的生活方式:擁有思想的讀書生活,開闊見識的旅行生活,健康身體的運動生活。
讀書的生活方式
俗話說: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一周不讀書,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讀書能使人心明眼亮。這就意味著不讀書的人如同瞎子。你的思想,就是你這個人的眼睛。沒有知識的獲取和積累,思想和精神就是空洞的。不讀書的人,思想會停止。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反駁別人,而是為了豐富自己。讀書能獲得工作技能,提高個人素質,培養思想深度和滿足精神需求等。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引導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讀書不要貪多,而在於精讀,並且在讀的時候學會思考。獨立性,才是一個人讀書所帶來最重要的品質。一個人一旦缺乏思考力,就不會有判斷力,也就更不會有鑒別力。
在紙醉金迷的好萊塢,失去鑒別力的人,很容易迷失在煙酒和藥物等等的花花世界裡。性感女神夢露,卻有著另一份與她外表完全不符的生活:讀書。夢露這一生讀了很多書,她的書單足以秒殺某些現代文學博士。閱讀,成了她學習的最好方式。在閃光燈前,她媚得不可一世,但在真正的獨處時,是讀書讓她的美麗安靜地綻放。
當你通過讀書,思想有了深度和高度,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所追求的境界自然也會不同。本傑明·佛蘭克林說:”向知識投資付出的利息最少 ”。而我則說,向知識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無形資產。越讀書越有氣質,越讀書越有內涵,越讀書越有智慧,越讀書越有品位。這些看不見的修養和品位,都會悄無聲息地融在你的生活中。
你的思想有多高度,你的生活品位相應地就有多好。
旅行的生活方式
如果人生是一場旅行的話,那麼旅行便是另一種方式的讀書。奧古斯狄尼斯說:”世界是一本書,而不旅行的人們唯讀了其中的一頁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它能增加你人生的視野。有人說,它能增加你人生的維度。這些都沒錯。旅行的真正意義,不是看見新的風景,而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旅行是唯一花了錢,卻讓你內心變得更富有的事物。
很多人說,身邊的世界很小,都早已厭倦。外面的世界很大,應該出去看看。如果逃離舊的環境卻沒有改變舊的心境,那麼所謂的新自由也只不過是一種假像。裝裝樣子,自欺欺人。旅行並不是為了讓你逃避現實,而是讓你更好的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旅行總讓人謙卑,因為你會看到人的渺小,世界的偉大。旅行最大的魅力,在於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偉大的攝影師布列松的作品中,總會發現他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街頭走走停停,來記錄所看到的一切。這種不疾不徐,波瀾不驚的生活狀態,就像人生一樣。自出生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便開始了慢慢的人生旅程。人生是一段旅程,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景色,都有可能成為一生中難忘的風景。人生的豐富多彩,也體現在不同的旅行中。
旅行也是熱愛生活的一種特別表現。從不出門的人,內心必定是滿腹偏見。旅行的真諦,不是運動,而是帶著你的靈魂,去尋找生命的真光。當你看過的世界越少,你的眼界也會越狹小。當你看過的世界越多,你的眼界就會越寬廣。一個經常旅行的人,一定有博學多才的知識,堅持不懈的性格,善解人意的心態,和獨具慧眼的審美。
你的見識有多寬廣,你的審美品位相應地就有多美。
運動的生活方式
現今的社會,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工作壓力日益增大,交際應酬日益頻繁,然而身體卻日漸虛弱。正如很多人都曾聽說的:三十五歲以前拿身體換錢,三十五歲以後拿錢換身體。理想生活離不開健康,而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運動。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生命帶來的種種美好,才能把這種美好延續得更長。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品質。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些人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車、在草地上曬太陽,還有一些人會去健身房鍛煉,游泳館游泳等等。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很會享受生活,很悠閒。也許運動佔據了他們相當一部分工資和時間,但健康的身體是持續賺錢的條件和能力。「運動」不再是高中時期應付要做的廣播體操,而是每日清晨對身體的放空。
對於跑者而言,跑步旅行或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麼丹先生選擇馬拉松,而且只對海外賽事感興趣,尤其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芝加哥、紐約、柏林、東京、倫敦、波士頓。每次參賽,可以一邊跑步,一邊欣賞美景。賽後,還可以計畫自己的個人旅行。既可以鍛煉身體,同時又可以旅行,路上還可以看看書,這便是一舉三得的生活方式。
當你愛上運動之後,你可能會不再腰酸背痛,還省了很多去醫院的錢;你可能會慢慢戒掉了手機癌,認識了各行各業的新朋友;你可能會無法和同齡人一起變老,因為運動可以延緩衰老;你可能會對生活越來越有追求了,也提高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你的身體有多健康,你的生活品質相應地就有多高。
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運動健身是最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你會發現,一個有生活品質的人絕對會科學運動,智慧手錶、專業的運動服飾缺一不可。
生活得有品位的人,並不是那些年歲活得最長的人,而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如果你愛生活,那麼生活就會愛你。一個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有高度的思想,有眼界的見識,並且熱愛健康生活的人,才是最高品位的生活方式。
我們常常忽視個人的邊界,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到底什麼是個人的邊界,也無法界定。但是,我們常常又能夠非常清晰地感知到別人的邊界。
寬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我們常常講”某個人成不了大事,做事太小氣”。為什麼成不了大事,因為他做事太小氣,常常缺乏大氣。那麼什麼是大氣,什麼又是小氣呢?這就很難界定了。對此,有人會說,人應該胸懷寬廣些,容不下人你就無法成就大事業;有人會說,人應該不要為眼前的利益所限,為了眼前的利益你會損失未來的利益;又會有人說,人啊,不要總是保守,要思維開闊,保守了你就成不了大事。
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格局決定結局。
眼界有多寬,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寬度決定高度。
意識有多新,事業就會有多大,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人的胸懷是一個能包容的東西多少,眼界是一個人看問題的方式,意識是一個人性格的體現。一個人能夠包容的東西越多,不僅能包容眼前的人與事,也能包含天下的人和事,還能包含未來的人和事;他的視野越寬,不僅能看到現在的事物的表像及隱藏在背後的規律,而且可以看到過去的及未來的事物的表像與規律;他的意識越新,他不僅能夠包容一切,看到所包容的事物的本質,而且他在自己的思維方式及意識方式都能夠使他個人接受並隨之改變,那麼他的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由胸懷、眼界及意識共同作用就決定了一個的邊界。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邊界又如何確定呢?它的確定機制是什麼呢?我們又如何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的邊界呢?如果不把這些問題搞清楚,那麼就會陷入只知道概念,但不能落實的狀況。
平時,我們也知道性格決定命運,也知道應該胸懷更廣,也知道眼界要寬,但是常常當遇到具體事情時,還是不能拿得起放得下。例如,你也知道不能為小錢計較,但是當同事比你獎勵多拿了五元,你還是心裡不舒服。不舒服就不舒服了,但還會因此讓別人說你成不了大事。
一個人隨著事業的擴大,他所面臨的事情當然就越多,他會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我們經常能看到,做一個車間主任還可以,但是升到了生產副總就不行了。也常常看到,在一個小地方他能如魚得水,但到了大地方卻像是傻瓜一樣。
隨著一個人事業不斷擴大,他將會面臨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世界觀。
如果他個人的世界觀能夠融合別人的世界觀,並能夠將別人的世界觀在自己世界觀裡有序排列,那麼他越會感到遊刃有餘。他的範圍越大,能夠融合別人的世界觀越多,但隨著範圍越大,有序可能性就越小,最終變得無序。
個人的邊界就在於當他的世界觀包容有序度恰好等於世界觀隨機有序度時的位置。
舉個例子,我們一個人時,我們世界觀假定也是單一的,沒有吸收任何外界的資訊,那麼有序度最大。這就是我們感覺到嬰兒有無限前途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斷吸收別的資訊,我們世界觀內有序度就會開始變小。我們常常會感到矛盾,但能夠控制。不過人與人之間就有了差異。你控制不了了,你的邊界就到了。
世界上有著無數的世界觀,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他們可以融合。融合不了,是因為我們受到自己的範圍內重新排序的難度,你越能克服這些難度,你的邊界就越大。
這就是所謂的大氣。
一個人要成就大事,就必須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使自己能夠更多融合其他的世界觀。這中間,一個人世界觀有核心成份,有緊密成份,也有鬆散成份。
不斷擴大你的核心成份,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越強。當你的核心成份很小,動不動就與別的成份衝突時,你就表現得越小氣。
那麼,你的核心成份有多大呢?這就需要你不斷思考,不斷調整,你的事業就會不斷變大。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生活方式。而你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
(31)